银行未开通“停息挂账”业务 当心被割“韭菜”
“我欠了将近15万元的信用卡账单,已经逾期半年多了。朋友建议找中介办理“停息挂账”业务。据说,按照专家传授的方法,他们100%都能顺利地与银行协商停息挂账,可以免除银行的起诉,减少一部分处罚。能相信吗?”近日,市民小王拨打厦门晚报热线求助。
记者从调查之中了解到,该行尚未开通“停息挂账”业务,而小王遭遇的中介“专家支招”其实是“反催收”团队的套路和话术。表面之上,它打出的是帮助逾期信用卡持卡人解决债务问题的“口号”,但从动机看,它实际上是在借套路收割持卡人“韭菜”。
银行还没有开通“停息挂账”业务 账单可以重新分期但成本并不低
据小王,中介称“停息挂账”是“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的一项业务。对于逾期持卡人,在与银行协商申请之后,账单中的欠款总额可以重新分期,相当于银行的二次放贷,之后每月定期还款。”
记者致电工行、农行、建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客服电话之中,客服人员均相同回复:不开设“停息挂账”业务。其中,某国有银行客服人员提醒,如果有还款压力,可以到当地分行或拨打客服热线进行反馈。
据厦门市某国有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部分还款意愿强、有能力分期还款、逾期不能一次性还款的持卡人,银行将有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审核,银行在立即申请时,会根据审核情况,给他们重新定制账单分期付款的机会,但申请顺利的概率不高,而且不建议采用。“账单重新分期能让持卡人暂时免遭银行起诉,但成本并不低,因为原本欠下的款仍要还,而且还会因重新分期(最长60期),多承担新产生的利息,这部分的利率比正常的分期利息高出3至5倍。”
所谓“高人”网上导购需要预付服务费
记者,在网站、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停息挂账”,发现大量与内容相关的披露文章、帖子和短视频。这些内容基本上以行业内所谓专业人士或专业律师的身份和语调,分享了如何顺利办理“停息挂账”的经验或教训。不过,说到如何操作,上述平台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
记者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了一家中介(陈经理)。当记者问及办理“停息挂账”的顺利概率时,他表示:“正常银行不会针对个人办理的,需要靠专业的人来做,按照我们提供的步骤,基本可以实现。”怎么实现呢?陈经理说这是有偿服务,服务费应该按照逾期金额来支付,从800元到2000元不等。
记者还联系了另一家中介公司,该公司推出了“买一送一”活动。逾期5万元以上的一张卡的服务费为1888元,另一张逾期信用卡在持卡人名下的服务费也附增。在信用卡“贴吧”里面,记者看到不少相似的广告,称服务费为协商金额的10%+500元材料费,费用需前期支付。
要小心“中介费”和不良征信
“这些中介的动机其实是‘反催收团队’在作祟。”厦门市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自从去年爆发疫情以后,这类中介变得更加活跃,基本上是以律师咨询和服务公司的名义帮助客户处理此类信息。我们遇到了许多顾客。一开始,我们听取了中介的建议,交了钱然后发现上当受骗了。”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造成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利息损失,占用客户服务资源,但也引发了一些纠纷,干扰了信用卡业务市场的稳定秩序;对于持卡人来说,他们需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如果“停息挂账”不成,还可能背上不良征信。
专业人士建议持卡人应通过银行重新的投诉受理渠道进行投诉和申请。还款协商最关键的一点是让银行看到客户还款的诚意,而不是推卸责任。记者从采访之中了解到,近年来,不少银行不断拓宽客户投诉逾期诉讼的渠道。比如,某银行设立了法院认可的第三方调解中心。目的是在客户与银行尚未达成最终协议的情况之下,客户可以通过调解中心与银行协商还款事宜,最终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简化诉讼程序,帮助客户尽快解决问题。
信用卡逾期问题,添加微信号:
回复“信用卡逾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