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保监挥刀信用卡 你的授信额度下调了吗?
2019年1月份,有信用卡用户反映遭遇银行下调授信额度,甚至在没有违规套现和逾期的情况下,“惨遭”降额。在这背后是监管已经注意到银行信用卡跑马圈地式发展中的过度授信风险。
上海银保监局在2018年8月24日至10月15日间再查信用卡过度授信问题,对辖内19家主要发卡银行信用卡“刚性扣减”监管要求执行情况进行了稽核调查,并于12月25日下发了结果通报,提示部分银行信用卡授信管理、总授信额度风险控制存在诸多问题。
“打折”扣减和“高倍”杠杆
“刚性扣减”是指银行在给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额度时,必须扣除在其他银行已获得的额度。比如,银行核定某位信用卡用户授信额度是8万元,若此客户在其他银行有6万元信用卡授信额度,则该家银行办新卡授予的额度最高为2万元。
此次监管调查发现,存在部分银行对他行授信额度按照70%-90%的比例“打折”扣减;在调升固定额度时不查询央行征信报告,未能有效评估持卡人资信状况导致过度授信风险的产生。
除此之外,部分银行对持卡人资信调查不尽职,并高估申请人收入的现象。通报信息显示:“个别银行设定较高的杠杆倍数,对其认定的优质客户或公职人员,其杠杆倍数达月收入的80倍至160倍,远超持卡人正常承债能力。”
更有一种现实情况是,银行通过对客户信用卡的临时额度长期固定化(临时额度设定期限较长或频繁调升并长期占用)的手段,相当于“变相”突破总授信额度管控上线。
同时,调查结果发现个别银行截至稽核调查日“刚性扣减”机制未覆盖部分业务或客户。如部分银行未将汽车分期等大额专项、低额度卡种以及自动审批等业务纳入总授信额度管理并执行“刚性扣减”要求。
若超额授信可能会产生的额外的恶性套现、甚至挪用资金进行炒房炒股,超过了自身的负债能力则带来信用塌陷。
针对监管调查发现的个别银行授信政策与总行制度要求不一致问题,其背后更带有“博弈”属性。有行业人士透露,总行或者信用卡中心以手续费、分期等为盈利指标,同时依赖分支行发卡,分支行亦有发卡量等绩效考核时难免降低对授信审查和额度管控,当中一直存在断层和不匹配。
信用卡逾期大面积爆发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银行信用卡客户在还款能力受到影响,部分过度负债客户的风险逐渐显现出来。实际上,自2017年四季度开始,银行信用卡的发卡量同比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20%以上,很多银行在贷款不良上升的同时仍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但是,直至2018年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大面积爆发,风险骤增。
据央行披露的2018年《三季度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80.98亿元,占总应偿信贷总额的比例为1.34%。
“银行信用卡大面积的降额很突然,也并非只是针对违规套现和逾期的客户。多数信用卡降的是可用额度,而进行了分期的客户则不在其列。”一位信用卡市场分析人士称。
他认为,银行信用卡降额在近期是一个大趋势,很多卡可能偿还之后就会降,这也驱使更多客户去做信用卡分期。此前很多客户能够通过“养卡”来提升额度,银行在使用大数据分析后对于这种行为也较为抵制,“养卡”效果也越来越弱。
实际上,银行在信用卡逾期上升的同时比较担心的是资金的用途。该负责人认为,有的客户会倒卡,用一张信用卡套现来偿还另一张信用卡欠款,而后者则成为了买单的银行,更不用说用信用卡套现偿还网贷借款的情况。
在目前网贷市场上,有一类网络平台是帮助客户代偿信用卡欠款,然后再通过申请其他银行信用卡套现反向偿还网贷借款,延缓了风险的爆发时间,但是却加大了客户的信用卡偿还压力。
信用卡逾期问题,添加微信号:
回复“信用卡逾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