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恶意投诉”边界如何界定?
原创:会员
2022-08-12 07:58:19
2329
近日,平安银行发布一条讯息,自己银行的客户信用卡逾期后,找黑中介恶意投诉银行。已被银行报警,并且抓捕归案。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指出,捏造事实、虚构事实仅为“恶意投诉”的一种表现形式,“恶意投诉”应覆盖更为广泛的范围,例如对延期还款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要求本金打折等。
通过捏造事实、虚构事实等方式举报的是‘恶意投诉’,之前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现在更多的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和银行进行协商。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表示,这种行为影响了银行还款协商工作的正常开展,挤占了真正有延期合理性的客户需求。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也提及,“我行恶意投诉确实很多,有些持卡人信用卡逾期不上,银行就打了两三次催收电话,都是正常的催收方式,。持卡人一转而向监管部门投诉银行恶意催收、泄露信息。另一些持卡人通过捏造案件、证据困难等信息向监管部门投诉,然后将监管转发给银行,由银行协商”。
在一位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看来,这一协商诉讼实际上也是一种“恶意投诉。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近期发布的《关于2020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信用卡业务、个人贷款业务、理财类业务分列投诉前三名。其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3732件,占投诉总量的50.2%。
面对各类投诉,尤其是恶意投诉,中国银保监会和各银保监局通过以案说教、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信用卡逾期问题,添加微信号:
回复“信用卡逾期”
相关推荐:
- 正文结束 -
风险提示
广告信息均来自平台方,不代表平台安全性,不构成建议!协商方案、协商比例、分期时长、协商免息等数据信息仅供参考,
实际数据以平台方为准。提到的处理结果不直接等同于最终结果。参考处理方案不是全部实用,不代表最终方式。
停息挂账需谨慎,有了固定收入再考虑,避免二次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