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超额发卡快速增长的表面下潜伏着逾期不良率的隐患!
随着信用卡市场的狂热发展,信用卡超额发卡,发卡量大幅增长的表面下潜伏着逾期不良率的隐患。
信用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点,信用卡业务如今大放异彩。小编梳理最新上市银行数据来看,无论是信用卡发卡量还是交易额,2018年以来的增速都在明显加快,收入增幅显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根据小编了解,在资管新规影响下,银行理财业务收入普遍下滑,这导致中间业务收入随之回落,而信用卡业务的发力无异于一块大蛋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收入真空。今天小编就来和朋友们说说信用卡超额发卡增长下潜伏着逾期不良率的隐患!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在金融脱媒、去杠杆等新的经营环境下,对公业务投资回报率下滑,银行下沉客户转型零售,信用卡业务正是零售业务的创收利器。但需要警惕的是,在高增长之际,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开始抬头。 银行扩张凶猛,似乎从2017年开始,根据小编了解,有不少朋友发现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能收到一条银行信用卡开卡邀约短信,主要是来自股份行。
这正是这一轮信用卡扩张的缩影。小编梳理A股上市银行2018年半年报,报告期内,若以累计发卡量来计,工行、建行、招行、中行为 亿张 发卡行大户;以发卡量增速来看,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上半年新增发卡量同比增速分别高达81.2%、104.25%和37.48%;浦发银行截至6月末的累计发卡量同比增长35.12%。若以新增交易额计,根据已披露数据,工行、建行、交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均超过万亿元。
从信用卡透支余额(或信用卡贷款余额、信用卡应收账款)增速来看,除了浦发银行、中信银行较去年末分别下降1.66%、2.02%外,其他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都继续保持增长,有几家银行甚至保持两位数增长。
来自监管部门的数据也证实,银行确实对扩张信用卡业务铆足了劲。人民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38亿张,环比增长4.17%。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46张,2016年二季度末时,这一数字仅为0.31张。
金融脱媒叠加工业化发展到后期,使得银行对公业务的投资回报率下滑。大企业可以发债,对信贷的需求下降,加之中小企业风险上升,对公信贷需求总体较之前减弱;同时,基建、重工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需求也相应减弱,银行只能将业务下沉转攻零售业务。信用卡正是零售业务的重要支柱。信用卡是一种相对高频的信用消费方式,其客户黏性更强。因此,推卡可以成为银行渗透到零售领域的重要抓手。
隐忧显现,小编认为这个忧患绝对不低。金融风险具有一定滞后性,经历两年高增长的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隐忧开始显现。 小编根据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56.67亿元,环比增长6.35%,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1%,同比增幅为16.29%。针对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隐忧显现的情况,银行过快向居民部门投放信贷、设置激进的考核标准,追求高增长,会导致出现客户质量问题和不良贷款生成。通常,在高增长中,不良率会被低估。一是不良贷款率被摊薄;二是大量银行都可以给客户提供资金,从绝对额上看,不良贷款很难充分暴露。事实上,上述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比例,就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披露信用卡资产质量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较少。查阅半年报可知,至少建行、招行、浦发三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已有抬头。截至2018年6月末,建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09%,2017年末仅为0.89%;浦发银行为1.58%,较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招行为1.14%,较去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市场的黑马——浦发银行扩张速度已经放缓。2018年上半年,该行新增发卡较去年同期下降逾20%。而平安银行2018年二季度新增发卡量为441.78万张,而一季度末时为476.20万张,环比增速有所放缓。一旦信用卡业务增速下滑,可能会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而且可能是非线性的上升。事实上,和前两年比,2018年居民部门的信贷增速已出现下滑。
小编总结:随着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市场争夺打仗,朋友们不难发现银行为了抢夺信用卡市场客户也是费劲了心思。在小编看来,各家银行市场抢夺客户。增加市场占有率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商业化市场拼的就是利润。但小编不得不说的,各家银行的多发、超发信用卡,也让不少原本压根没有还款能力的人群提前消费、套现,从而变为信用卡卡奴,根据小编了解,这些卡奴最少在2-3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有翻身机会的,给他们所带来的只有无尽的债务和压力。虽然说这些卡奴人群和自身的生活习惯也有关系,但从社会角度来说,银行也有一定的责任,分期套路、发卡套路也在诱惑卡奴人群。
信用卡小编认为,我们持卡人能做的就是暗示还款,良好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逾期问题,添加微信号:
回复“信用卡逾期”
相关推荐: